新华网浙江频道1月19日电(叶军)近几年,不少杭州人发现,街头那些原本空白无味的围墙正在变得灵动起来,尤其是我们从来也想不到,那些又脏又乱的工地外的围墙竟然也能变得如此品质,赏心悦目的围墙成了杭州城市文明的重要构件。眼下,已不仅局限于杭州,宁波、台州等浙江各地城市的围墙,都被深深地烙上了艺术的印记,成为浙江城市一道道新的文明风景线。那么,这一面面承载文明的围墙,除了传播文化、构建艺术平台之外,能否实现自我循环,崛起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标杆?
大可墙绘,主导着遍布浙江的文化围墙的一家文化企业,正在就此做着努力。十年坚持不改初衷,这些年来,一直执着于缔造"城市文化墙"概念的大可墙绘和他的掌门人王奇,其决心和坚持跟他28岁的年龄一样让人意外。
正是这家不到10岁的小公司和这个不到30岁的小青年,从十年前艰难创业伊始至今,从简单的墙绘,到"城市文化墙",到"户外杂志",一步一个脚印地执着于新的传媒产业。王奇和他的大可墙绘用近十年时间留下了,除了遍布浙江的文化围墙,还有意味深长的历史真理--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一个产业的成长需要匹配的社会价值认同和产业文明培育。
从草莽到艺术:"围墙文化"的成长
围墙,专业人士称之为城市的闲置立体面。这些大街小巷常见的不起眼的围墙,在他们眼里灵魂附体,成为艺术创作和艰苦创业的舞台。曾几何时,随着杭州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。而这些工地围墙在挡住人们视线的同时,也拉开了墙绘业崛起的口子,也成为王奇和他的大可墙绘的起跑点。
刚开始,人们往往会在刷白的围墙上写几句口号和标语,用于政策宣传或企业广告,比较简单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周围环境要求的提升,这为涂画围墙提出了新要求。
几年下来,如今围墙美化已上升为"围墙文化"现象,成为杭城的一种艺术行为,而一幅幅反映城市历史文化、品味和气质的墙景,把杭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点点放大。而正是有了这些需求,给了城市文化墙产业很大的生存空间,他们已揭开早期羞涩的面纱,走入我们的生活。"一面面墙景,可能会使一座城市变得生动起来,但是从整体上看,这些墙绘风格不一,质量参差不齐,墙绘业要形成一种规范的文化产业,必须进行资源整合"。浙江大可城际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如是说。
大可墙绘创业10年,年墙绘施工量超过10万平方米,从墙绘的设计规划到施工上墙,有着一整套的流水线作业,大可墙绘的专注力从"楼盘的围墙广告"向"文化墙"转移,注重城市文化的打造和挖掘。2005年至今,分别为台州、绍兴、临安等地实施制作了城市文化墙整体方案,风格一致、形式协调、主题统一的墙绘,将当地的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呈现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2006年,萧山区的《历史文化》、滨江区的《水--生命之源》等主题墙绘,被市文明办评选为2006年墙景美化"最佳作品奖",正是出自大可的手笔。
王奇对如何把墙绘业形成一种产业有自己的想法。他说,现在杭州墙绘业中实力雄厚的公司不多,这势必削弱作为一个产业所应具备的厚度和力度。同时,大部分墙绘从业者都是散兵作战,"这就如同老师给小学生布置作业一样,各做各的,墙与墙之间缺乏内在联系,给人的总体感觉为不够统一"。他认为,要把墙绘产业做精、做专、做强,就必须对人力、围墙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,实行规模化运作,让散落在各处的墙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,使之能成为传播城市文化、政策宣传、美化城市的一个新兴产业平台。